[地方名]踏板魚目魚、鰨米、舌頭、牛舌、鰨目、龍力、海禿、細鱗、塔西魚、狗舌、鰨沙、牛目、鰨板、鞋底魚、牙杈魚、左口。目魚是鰈形目的一科,約有3屬103種,中國已知約32種,舌鰨體側扁,呈長舌狀,眼常位頭左側,尾舌骨縱窄板狀,有偽間髓棘,奇鰭完全相連,無胸鰭,腹鰭1個且連臀鰭,生殖突常連臀鰭左側,腎脈棘短橫板狀,卵有小油球50~100個。主要為熱帶底層海魚。
鰨目魚主要產(chǎn)自黃渤海區(qū),我國的東海以及朝鮮,日本沿海也有一定的分布,是一種典型的地方性魚類。因此類魚種本身繁殖能力非常弱,所以比較稀少珍貴。
[形態(tài)特征]體側扁,呈舌狀,一般體長25~40厘米、體重500~1500克。頭部很短,眼小、兩眼均在頭的左側,口下位,吻部向下向后彎曲呈弓形,左右下對稱。鱗較大,有眼一側被櫛鱗,淡褐色,有2條側線;無眼側被圓鱗,呈白色,無側線。有眼側的后鼻孔位于兩眼間。背鰭、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;無胸鰭;尾鰭尖形。
[產(chǎn)地、產(chǎn)季]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。在我國各近海漁場均可捕獲,海洋
舌鰨魚(5張)島、石島漁場為主要產(chǎn)地。但魚群不密集,在捕撈作業(yè)時多系兼捕對象,漁期夏汛為5~7月份,秋汛為10~12月份。
[經(jīng)濟價值]寬體舌鰨為海洋名貴經(jīng)濟魚類之一。每百克內(nèi)含蛋白質 13.7克、脂肪 1.2克且肉質細膩味美,尤以夏更汛所捕的魚最為肥美,食之鮮肥而不膩。紅燒舌鰨魚是有名的菜肴之一。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咸干品。
霞浦縣,福建省寧德市轄縣,是閩東最古老的縣份,曾是閩東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中心,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(jīng)濟開放縣,是福建最早開放的對臺貿(mào)易口岸,是“中國海帶之鄉(xiāng)”、“中國紫菜之鄉(xiāng)”,素有“海濱鄒魯”之譽。霞浦,位居臺灣海峽西北岸,地處福建省東北部,
霞浦縣,年平均氣溫16℃—19℃,春多雨水,夏多臺風,冬暖夏涼,霜雪少見。受海洋氣候影響,季風特點明顯。災害性天氣以臺風、暴雨為主,有影響的臺風年平均出現(xiàn)3次。
境內(nèi)水系呈樹枝狀分布,干流長1公里以上的河流24條,多年平均徑流量13.38億立方米。主要河流有杯溪、羅漢溪、七都溪、長溪三河,總流域面積635.2平方公里,干流長134.5公里。杯溪以流域面積廣、干流長居首,羅漢溪以落差大、水能豐富稱優(yōu)。
霞浦縣,依山面海,為沿海丘陵縣,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三級階梯狀下降。東沖半島形如臥虎拱衛(wèi)閩東內(nèi)海,東沖口為其出入咽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