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名: | 樟子松 |
別名: | 海拉爾松 西伯利亞松 黑河赤松 |
拉丁名: | Pinus sylvestris L.var.mongolica litv. |
科名: | 松科 |
屬名: | 松科 |
適宜地區(qū): | |東北地區(qū) |
產(chǎn)地分布: | 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北部海拔400-1000米的山地。在海拉爾以西的嵯崗經(jīng)海拉爾西山向南,經(jīng)紅花爾基至伊爾施,成斷斷續(xù)續(xù)的帶狀分布,最南可達內(nèi)蒙古錫林郭勒盟的寶格達山。此外,在小興安嶺北部的受輝、遜克等地有少量分布,也見于黑龍江及其支流沿岸沙質階地上。蒙古也有分布。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西也有分布。 |
生長習性: | |耐旱植物樟子松分布區(qū)的氣候夏涼冬冷,年平均值0-6℃,極端最低溫達-40—-50℃,年降水量300-500毫米。土壤為淋溶黑土、薄層粗骨土及風積砂土。樟子松為陽性樹種,根系非常發(fā)達,具有耐旱、耐寒,抗風等特性。多生于較陡峻的陽坡或半陽坡上部;能適應瘠薄土壤,在砂丘上也有生長,常呈團狀分布。樟子松多為純林,間或混生少量的落葉松Larixgmelini(Rupr.)在海拔較低、土層較厚的林分,還混生少量的蒙古櫟QuercusmongolicaFishch.、黑樺BetuladahuricaPall.和白樺B.platphyllaSuk.、在丘間低地和北,天然更新較好?;ㄆ?-6月,球果第2年9-10月成熟。 |
生長類型: | 喬木類(常綠針葉喬木) |
形態(tài)特征: | 常綠喬木,高達30米,胸徑80厘米;樹干下部的樹皮較厚,灰褐色或黑褐色呈不規(guī)則的塊狀開裂,上部的樹皮黃色至黃褐色,呈鱗片狀脫落,內(nèi)皮金黃色,冬芽長卵圓形,褐色或淡黃褐色,有樹脂;1年生枝淡黃色,無毛。針葉2針一束,堅硬,稍扁,常扭曲,長4-9厘米,寬1.5-2毫米,邊緣有細鋸齒,兩面均有氣孔線,樹脂道6-11個,邊生;葉鞘宿存。雌球花與幼果紫紅色或淡紫褐色,有梗,下垂。球果卵圓形或長卵圓形,長3-6厘米,直徑2-3厘米,成熟時淡綠褐色至淡褐色;鱗盾斜方形,常明顯隆起,縱橫脊明顯,多少向后反曲,鱗臍突起,有短刺;種子長卵圓形或倒卵圓形,微扁,黑褐色,長4.5-5.5毫米,種翅有關節(jié),長1.1-1.5厘米。 |
觀賞特性: | 常綠 |
園林用途: | |防護樹沙地造林成活后,隨著林木生長,不僅風蝕減少,枯枝落葉增多,并且具有防風阻沙改變環(huán)境的作用。與此同時,逐漸提供林木產(chǎn)品。 |